三元乙丙伸缩缝止水带设置安装要求 对于因为非规则结构引起的抗震缝 抗震缝的平面布置:须结合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平面形状等具体情况确定,常在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变化处设置抗震缝、或在平面形状变化处设置抗震缝。 抗震缝的构造要求:地面以上:完全分开,设置双梁、双柱。 4 地面以下:连在一起。 (5)抗震缝的宽度 抗震缝的宽度,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以下简称《高层规程》4.3.10规定采用: ① 较小宽度要求:70mm; ② 高度不**过15m时,缝宽可取70mm;**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地区相应每增高5m、4m、3m和2m,缝宽宜增加20mm; ③ 抗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抗震缝宽度应按照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④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的沉降差时,宜增大抗震缝宽度。 2.1.4 后浇带设置 后浇带作为一种施工方法,从表面上看,对设计和使用无影响。 (1)设置后浇带的原因----温度+沉降 ① 房屋较长,需要设置伸缩缝但没有设置伸缩缝时; ② 房屋各部分预计沉降量相差较大,需要设置沉降缝但没有设置沉降缝时; ③ 一次浇筑的混凝土量太大,未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时。 (2)设置后浇带的位置 平面位置:间隔距离30~40m,在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处、且便于施工的位置。 一般在框架梁和楼板的1/3跨中处,可以是直线形式,也可以是折线形式、曲线形式,详图2.1.3所示。 垂直位置:地面以上、地面以下均布置,尽可能对齐设置。 图2.1.3 后浇带位置示意图 图2.1.4 板后浇带构造示意图 (3)后浇带的构造要求 ① 宽度要求:800~1000mm,详图2.1.4、图2.1.5所示。 ② 配筋要求:适当增加后浇带宽度方向连接钢筋的配筋量,加强后浇带两侧之间的连 接,板后浇带构造详图2.1.4、梁后浇带构造详图2.1.5所示。 5 图2.1.5 梁后浇带构造示意图 ③ 钢筋连接要求:一般情况下两侧钢筋全部截断,采用搭接连接;特殊情况下当梁的跨度较大时,梁内纵向钢筋可以直通而不截断,以免搭接长度过长产生施工困难,也防止钢筋在悬臂状态下产生不利的内力和变形。 注意:为方便施工,梁、板钢筋常常直通而不截断。 ④ 实际工程中,当地下室埋置较深时,由于地下水位水头压力增大,对后浇带处抗裂、抗渗要求提高,节点构造更为复杂、形式也更趋多样花,图2.1.6a为某工程地下室侧壁后浇带构造示意图、图2.1.6b为某工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构造示意。 图2.1.6a 地下室侧壁后浇带构造示意图 图2.1.6b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构造示意图 (4)后浇带的施工要求 ① 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一般在主体结构结**后2~3个月后进行,至少大于30天;且浇筑时的温度宜略低于主体结构浇筑时的温度。 ② 混凝土的浇筑要求:后浇带两侧缝的处理方法同施工缝,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在已经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的混凝土表层,用水充分湿润(一般湿润时间不宜少于24小时)并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第二步:在后浇带两侧缝混凝土处,铺上一层10~15mm厚纯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第三步:混凝土应捣实,新旧混凝土应紧密结合。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应提高一级,同时掺加适量的微膨胀剂。 (5)设置后浇带的作用 6 浇筑前,后浇带两侧主体结构在水平方向可以自由伸缩、在垂直方向可以自由沉降;浇筑后,后浇带两侧主体结构协同工作。因此建筑物中设置后浇带后,具有以下作用: ① 减少后浇带两侧主体结构混凝土在浇筑成型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从而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② 减少后浇带两侧主体结构由于自重等原因引起的部分差异沉降量,提高建筑物抵抗不均匀沉降变形的能力。 7